春日不宅!上纽体育社团邀你动起来~

对上纽er来说,校内外健身运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强身健体——它们更成为结识新朋友、创造回忆、遇见同频之人的独特方式。

上纽健身与休闲体育项目高级项目专员刘立群一直为校园里学生自发组织的康体活动提供支持。他表示,这些活动广受欢迎的背后,离不开学生领袖们的付出,“学生们对自己的社团有清晰的愿景和计划,我们就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们希望鼓励学生把运动和健身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课业压力大、作业赶不完,难免让人喘不过气。但学生自发组织的这些活动给了大家一种新的互动和充电方式。”

上纽的健身活动,总有一款适合你:

有学生发起的社团活动——跑步、羽毛球、篮球、啦啦操、排球、拳击、柔术、举重等;

还有学校体育部策划的每周固定健身课程——瑜伽、 柔术、拳击、舞蹈和健身指导;

今年春季学期还举办了更多新活动——跆拳道、徒步、击剑、篮球训练营、高尔夫、龙舟、垫上普拉提、棒球……

刘立群说,任何新点子都欢迎。

在上纽,体育如何成为凝聚社群的纽带?让我们跟几位体育社团社长聊一聊。
 

麒麟篮球社

three rectangular pictures collaged together of male student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court
左图:2026届学生Brendan Santiago与2028届学生Tsenguun Uuganbayar跳球开场;右上图:球员们抢篮板;右下图:2028届学生August Mahler投球

 

🎤 2027届学生Wil Engalla,麒麟篮球社联合创始人兼活动负责人


简单介绍一下麒麟篮球社吧?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营造一个让大家既能享受乐趣,又能精进球技,还能通过篮球与同伴形成联结的氛围。在校园里建立篮球社群的潜力无限,但还没有被真正激发出来。这里高手如云,比赛也会相当激烈。


你是怎么接触到篮球的?

我来自一个篮球世家,所以当我选择去踢足球,并且踢了五年,你能想象家人有多失望吧。

我踢得不算差,但也绝对谈不上出类拔萃。偏偏当我足球踢得刚有点起色时,我突然抽条长高了——身高一米七八,在菲律宾已经算是“巨人”了。于是我加入了校篮球队的预备队,拿了几个奖,得了几次 MVP,算是出了点成绩。

说到底,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爸妈:爸爸是我的教练,妈妈则是看台上我的忠实粉丝。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这么热爱篮球。


你在麒麟篮球社最享受什么?

篮球是破冰利器——肾上腺素飙升,大家都玩得开心,场上嘴炮满天飞,整个氛围太带感了。

我特别喜欢通过篮球认识新朋友。现在我的亲密好友,几乎全是在球场上结识的。这个社群也是我闲暇时的好去处。因为我课余时间不少,大多数时候不是在球场打球,就是在结交新朋友。

我和我的好友Amara Bully Jagana是在“麒麟杯”活动上认识的。我第一次看到他在场地附近走来走去,直觉告诉我,他八成是个篮球高手。没过多久,他就进了校队,在场上绝对是个狠角色。

正巧,他跟我一起上初级中文课,很快熟络起来。我和他一块去打篮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因为这项共同爱好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通过篮球,我们的朋友圈也逐渐扩大,认识了很多现在我的好友。篮球是这一切的起点,是构筑这段友谊的重要基石。


篮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除了交朋友之外,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挑战性。每天我都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面对比我强的对手时,斗志昂扬。一路打球下来,我从没做过“最强球员”,但我并不在意。处在“鄙视链底端”反而是一种成长机会,我始终相信“以铁磨铁,方能砥砺成锋”。只有和强者较量,才能得到历练。

篮球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点滴进步的重要性,以及那些微小的胜利背后的苦练。也许很多事都能带来这种成长体验,但篮球是最“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新学的动作终于成功了,投篮距离更远了——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篮球没有天花板,学无止境——无论是运球、跑位还是投篮,总有技巧要掌握。无限可能性会一直驱动我前行,期待等我50岁还能在我儿子面前来一记爆扣。


 

Birdy羽毛球社

左图:2027届学生杨頔轩跃起扣杀;右上图:2028届学生辛紫瑄准备开始新一回合;右下图:比赛中的2027届学生周歆玥

 

🎤 2027届学生周歆玥,Birdy羽毛球社联合创始人兼副社长

创办Birdy羽毛球社的初衷是什么?

我自己是上纽校羽毛球队的一员,在选拔的时候就发现,其实有很多同学对羽毛球很感兴趣,打得也不错,但校队名额毕竟有限。所以我和另一位创始人希望能给更多人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能以球会友,组建起更大的羽毛球社群。


社团目前有哪些活动和目标?

我们社团每周一至两次社团常规活动,除了大家一起打球,还会提供技术指导。

除常规活动外的特色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一年一次的“羽球嘉年华”(Carnival),在球场内设置各类羽毛球小游戏,以及羽毛球手工。这个活动主要面向全校所有打羽毛球的学生和教职工,哪怕不是高手也能来玩,目的是让更多人玩得开心,而不是激烈竞争。

第二个是社内羽毛球赛。我们向学生、教职工全面开放报名,希望通过比赛聚集更多校内羽毛球爱好者。

第三个是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友谊赛。我们邀请了16位华师大同学来上纽比拼,希望借此增进两校之间的友谊。


你觉得打羽毛球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我打羽毛球已经十年了,对我来说,它是一味解压良药,是我在忙碌大学生活中的“暂停键”。感受肌肉的颤抖和与自我的对抗,动一动就能调动起考试周所匮乏的活力。它和一个人去健身不一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社交、培养团队合作。


 

跑步社

左图:2026届纽约大学学生Idris Al-Wazani与2025届学生Zoe Kalamaros一起夜跑;右上图&右下图:跑步社成员参加每周四晚的夜跑活动

 

🎤 2025届学生Zoe Kalamaros,跑步社联合创始人兼社长

 

你们为什么要成立一个跑步社团?

我大学四年一直坚持跑步,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对我来说,跑步是一种“锚定”,帮我度过作为2025届学生经历的各种不确定性。我们想创建一个社群,让大家可以一起跑步,而不是一个人坚持,尤其是对刚入门、希望有人陪跑和指导的新手来说,这种陪伴感特别重要。


你在跑步社最享受什么?

我喜欢和志同道合、有共同目标的人相聚,更喜欢为他们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氛围。

和我一起运动的人,很多都和我价值观相似:他们重视健康,愿意在一项对自己有益的兴趣上投入时间。跑步的时候不能分心,所以和别人一起跑步时,容易专注地在一个话题上进行真诚的对话,特别有助于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而一段通过跑步或运动建立起的关系,还会自然延伸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收获了一位非常珍贵的朋友。我身边的很多挚友,就是这样认识的。

在看到大家逐渐进步时,我特别有成就感。跑步之“难”,更多是心理上的。跑步老手们帮助新手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大家知道其实自己的身体比想象中更有潜力,而真正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能轻松一些。


这些年跑步带给你哪些收获?

跑步其实更像是一场心理战,而不是单纯的体能挑战。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比自己想象的更能跑,而真正难的是心理上的坚持——有时你不想跑,也没人逼你继续,唯一推动你前进的就是你自己的意志力。这种训练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也成为我面对生活中其他挑战时的战术。


 

啦啦队

左图:2028届学生Amelie Woc在啦啦队训练;右上图:啦啦队成员在中外合作大学杯比赛中表演;右下图:2028届学生Amelie Woc、Junelle Belchere及队员们在比赛现场

 

🎤 2028届学生Ayla Ingram,啦啦队创始人兼队长

你创办啦啦队的初衷是什么?

我从三岁就开始练啦啦操了。小时候我常常搬家、换城市生活,而啦啦队成了我流动生活中的稳定剂。我曾在美国、韩国、德国的多支啦啦队中担任队员。

正因为这些经历,我很希望在大学里继续练啦啦操。得知学校还没有正式的啦啦队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为上纽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庞大的队伍,能够出现在尽可能多的活动中,为上纽带来更多活力、正能量,见证紫罗兰荣光。


你在啦啦队中最享受的是什么?

我最享受的,是带领整个团队一步步成长。很多队员刚加入时对啦啦操这项运动几乎一无所知,但现在她们已经变成了一支技巧娴熟的队伍,这种转变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结下的友谊也让我非常珍惜。


你喜欢啦啦操的哪些方面?

我喜欢啦啦操积极向上、富有竞争力的能量。它既能增强自信,又能结交朋友、鼓舞士气。

啦啦队总是我最好的减压出口。在啦啦队里,我们有一句口号特别形象,“leave it off the mat”,意思是:无论你经历了什么糟心事,进训练场就把它们先放一边。

 

@runyushanghai @nyushanghaibirdy @nyush_cheerclub @qilinhoops @nyushanghaistarvolley @qilinboxingclub @qilin_jiujitsu @nyushbarb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