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a Naumnik总是抱有坚定、清晰的目标。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潘美旭这样评价她指导的学生Gabriela Naumnik,上海纽约大学2019届互动媒体与商业专业学生。潘美旭,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2004届毕业生,上海莱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总部在纽约和洛杉矶。当Naumnik大二学年参加纽约大学校友导师项目的时候,她已认定潘美旭担任自己的导师。项目提供给Naumnik三位导师备选,她在三个位置上都填上了潘美旭的名字。
前往上海与Naumnik见面讨论实习计划时,潘美旭正在制作一档新真人秀节目——取景上海的《飞跃情海邂逅欲望都市》(Melrose-Place-meets-Sex-in-the-City)。她给Naumnik看了节目预告片。“我太喜欢这片子了!”这是Naumnik看完后的第一反应。
“她的热情感染了我,”潘美旭说。Naumnik追问潘美旭节目把角色年龄段设定在23-30岁之间的原因,并极力建议降低到与自己相仿的年龄段:18-23岁。她还提出,为适应互联网受众的观看习惯,片长应缩减为十分钟左右。
潘美旭说,“本来我都对这个项目都没什么兴趣了,但Gabriela的建议重新点燃了我的激情。我设计了20个问题,请她去采访上海的外籍人士。她通过Facebook将这些问题发给好友,开始征集故事。”Naumnik通过Skype做了40多个采访,还请到上海纽约大学的同学帮忙。
“这些学生身上所展现出的无所畏惧的精神,给了我很多力量,”潘美旭说,“他们让我意识到项目在全球范围的吸引力。”而潘美旭给学生的建议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坦承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因为,只有诚实才能让你获得信任。而Gabriela总能大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和潘美旭老师志趣相投,”Naumnik说,“导师告诉我要听从内心,所以,我决定辅修影视制作。我从不知道学习原来可以如此快乐!”Naumnik给未来参加导师项目学生也提出自己的建议——选择一位让你感兴趣的人当导师,而不是仅看他们的职业。
“现实世界”的使者
2018届学生桑清川,大二选专业时左右为难,不知该选化学还是工程学。所以,他选择Mark Yang担任导师。Mark Yang,纽约大学科朗数学研究所1999届毕业生,光谱特种气体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Mark Yang正在研究特种气体,一种生产医疗专用的活性气体,他便借此机会把桑清川介绍给参与该项目的化学工程师,带他参加北京的商业会议,与公司高层会面,让桑清川了解行业决策过程。这些经历让桑清川收获颇丰,他对从事研发工作更有信心了。“我原以为和技术的专业性相比,商业环节会容易一些,但并非如此。企业家需要考虑一连串问题:工厂规模多大,材料防火性能须达到何种级别,工厂的建筑材料成分是什么等等。这让我认识到,自己更适合做一名科学家。”
“我上学时,还没有这种导师项目,”Mark Yang说,“但我在贝尔实验室开始第一份工作时,公司为我指派了一位导师,我们至今还保持着联系。”Mark Yang认为,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行业经验,对有志于在该领域发展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从学术领域到商业环境,是巨大的跨越。一直待在实验室,学生无法对所处行业有全面认识。导师能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对商业文化的适应和准备,这相当有用。”
文化的分量
与Mark Yang一样,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2001届工商管理硕士、特许金融分析师包强,在读大学时也没有导师项目。包强是慧金源资本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本科学习期间,我获得的职业咨询指导很有限。我对商界如何运作也一无所知。幸运的是,摩根大通有一项导师计划帮助了我。”而现在,包强表示,该轮到他帮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了。“与学生交谈时,我尽量将话题从父母对他们的期待转移开。我会问他们自己真正的爱好是什么,帮助缩小父母期望与自己真实兴趣之间的差距。”
“学习技能是一回事,而技术变革导致技能的需求瞬息万变。掌握了解一个行业的文化就更难了。”包强指导的学生、2017届的Olivia Taylor原本对投资银行感兴趣,通过包强的点拨,她意识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消费品行业,也更喜欢消费品行业文化。“包强导师指导我制定计划,熟悉面试过程。”现在,Olivia Taylor正在欧莱雅进行一个为期两年的营销与开发项目,项目参与者每年换岗一次。第一年,Olivia Taylor在奢侈品部门工作,“对千禧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企业文化更为重要。包强导师给我的人生忠告,让我真正了解到这一点。我在欧莱雅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工作不仅关乎一份漂亮的履历,而是你和会什么样的人们一起奋斗。”
Susan Salter Reynolds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