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旅程初体验:2023级新生故事

今秋,上海纽约大学共迎来443名新生。作为中国大陆境内今年录取国际新生最多的大学,上纽大本届新生来自全球35个国家,说着50种不同语言,国际与中国新生比例约为1:1.3。其中,中国新生遍布21个省份,而国际生则主要来自美国(49%)、南亚与东南亚(16%)、东亚(10%),以及欧洲(9%)等。

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后,我们采访了五名上海纽约大学2023级新生,了解他们在前滩校园的生活,喜爱的课程和教授,以及对于未来精彩旅程的期待。

li jin

李今

家乡:中国重庆

高中:重庆市第一中学

上海纽约大学全球典范奖获得者,同时获得昆山杜克大学(51万奖学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奖)的offer。她说选择上纽是因为这里非常自由、包容,丰富的资源能够充分激发自主性,自己和它适配度最强。

做上纽er已经将近半个学期了,有什么感受?

完全和自己预想的一样,既没有吓到我,也没有让我失望。我觉得这所学校不以成绩论英雄。来上纽以后,之前所有的成绩对我来说都清零了,一切重新开始。

 大学可以自己安排日程,而且没有班级的概念,周围的环境特别尊重个人的选择,我很喜欢这一点。我可以自己安排课程和社团活动等。我很喜欢音乐,入学前的暑假就联系了学校的爵士乐队Century Avocado,成功入选做乐队歌手。

大一都选了哪些课?

我选了五门课,三门通识必修课——GPS(“全球视野下的社会”)、EAP(“英语学术写作”)和Calculus(“微积分”),一门自选专业课ICP(“计算机编程入门”),还有一门钢琴选修课。每门课要求都好高——即便是钢琴选修课,本想作为专业课的调剂,没想到期末考试竟然是在音乐会上表演四手联弹!

印象最深的是GPS课,一周有两节大课(Lecture)加一节小课(Recitation)。在大课上有一中一外两位教授讲授,小课主要由课程指导老师带领处理练习和作业,每周都要啃几十页原版文献。好在课程内容很有意思,譬如老师讲到苏格拉底为寻求真理宁愿在监狱中死掉就让我很震惊。老师会将中西、古今的文化哲思等放在一起比较——记得最近讲到创世纪和奥本海默,课上让我们比较这两个关于创造故事的异同。

课程虽然艰深,但是能获得不少支持。每门课的教授都会有office hour(教授坐班答疑时间)。还可以和LA(Learning Assistant,学习助理)约时间辅导功课,LA通常是大二、大三高年级学长学姐——比如我写ICP的编程作业找不到bug,就会找他们帮忙。LA都超nice,除了教我解题,还会顺便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感觉非常有帮助!

对于未来四年,有没有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上纽的商科、数学、计算机、数据科学、IMA等专业都是我感兴趣的专业。我高中学的文科,好在上纽专业不受限,听很多上纽学长学姐分享从文科转到理科专业的经验,我也想尝试一下理科。

hovik

Hovik Martirosyan

家乡:亚美尼亚瓦纳佐尔

Hovik Martirosyan是在上纽大为数不多的亚美尼亚同学之一。来上海读大学时,他的故乡正经历着战火。在亚美尼亚出生长大的他与那里有着很深的情感联结,迫切期盼和平的到来。

上纽大校园氛围平和安稳,学术气息浓厚,是他决定来这里求学的原因之一。Martirosyan希望未来能利用所学,推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开学第一个月,你感觉如何?

我喜欢上纽大多元的文化氛围。在这里,你会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能接触从未学过的课程,比如GPS(“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和中文。我还修读了数学和编程,这两门课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也很感兴趣。课程既有由教授讲授的大课(Lecture),也有由指导老师带领的小课(Recitation),用来处理练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安排,让我真正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

离开家乡,来上海求学,你有何感受?

很多人都问我是哪国人,听到“亚美尼亚”时,他们常说:“那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然而事实是两国并不接壤!我也并不希望一提到我的家乡,大家联想到的就是它和阿塞拜疆的战争。人们提到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通常联想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非动荡的政治局势。怎么提起亚美尼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局、冲突,而非“Tolma”等传统菜肴或“Kochari”和“Berd”等传统舞蹈呢?我心里的滋味很难一语道尽。要说起来,我的祖国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首都埃里温比雅典和罗马还要古老呢!

能否谈谈未来的规划?

我从小居住在一个叫“Armath”的社区,“Armath”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根”。大家不论做工程师、程序员,还是从事其他不同工作,都不会忘记民族文化。我爱我的祖国,实现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我希望掌握编程专业技能,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为国家尽份力。最重要的是,我想改善亚美尼亚的教育体系,因为并非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大学。我能来到这里,要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也要感谢朋友和每一位在我生命中教会我宝贵经验的人。我希望为祖国带来积极的改变,不过在这之前,我还需看世界、长本事。

 
zhang

张嘉汶 

家乡:中国上海

高中:上海市洋泾中学

高考结束后,张嘉汶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收到了沪上多所知名高等学府抛来的橄榄枝,但他还是决定选择上纽大,并成为“全球典范奖学金”获得者。在他看来,学校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于国际视野、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多元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上纽大的第一个月感觉如何?

感觉很充实,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印象最深的有三点:同学们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图书馆里从早到晚都是人,连走廊里都有同学在学习。其次是各种类型的活动层出不穷,无论是社团组织的骑行、观赏上海夜景,还是微电影大赛,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我很佩服有些同学一天能够参加两三个活动,精力实在旺盛。最后是国际化的氛围,无论是和国际生室友日常交流,还是学术英语课,都开阔了我的眼界,令我感觉很有收获。

能否推荐喜欢的课程和教授?

教授“线性代数”课的数学实践副教授叶圣奎。他讲课逻辑清晰,课后会花大量时间耐心地解答同学们不懂的问题。他甚至建立了一个QQ群,方便大家与他交流。

教授“学术英语”课的讲师Paul Meloccaro。他风趣幽默,总能让大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掌握知识点,布置的作业也与教学重点非常契合。之所以选他的课,也是因为他在同学之中有良好的口碑。

rachel te

Rachel Te

家乡:美国西雅图

Rachel Te希望从上纽大出发,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她加入了上纽大篮球队和排球队,结交了不少好友,大家一起探索上海,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开学第一个月,你感觉如何?

上纽大的生活很有意思,这里中外学生各占一半,我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一起适应新环境,大家相互支持,让我感到暖心。

当初为何选择就读上纽大?

我想来亚洲读大学,我是长在美国的华裔,对中国文化并不是很了解。我几乎每年都来中国,但这和在中国长期生活还是有区别的。我现在正学习中文,过程真的很有趣,我很喜欢这样的体验。

有没有自己很感兴趣的课程?

那肯定是中文课啦!虽然我现在是初级水平,但和大家一起练习中文音调绝对是充满了乐趣。我们还一起学写汉字,笔画真的好多。

中文老师黄晓玥是个有趣的人。她会给我们看中文对话短片,剧情都很精彩,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同学之间会相互讨论:“你觉得剧情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她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个过程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你在课余时间会做什么?

我打篮球有十年了,这是我最擅长的运动。至于加入排球队,那只是兴趣使然。我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校队选拔。这种公开选拔的机制,让更多有意向的同学加入了校队。

wang

王朝阳(Charles)

家乡:吉林省长春市

毕业高中: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高中时,王朝阳在两次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得全球铜奖和银奖,并成为2022年竞赛夏令营(中国)吉林省唯一优秀营员,这为他赢得了新加坡、英国、新西兰多所大学的offer。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上纽大。他说,上纽大是人生中的一道单选的入口,却可以给他多选的未来。

这半个学期以来,你对上纽大的校园氛围有何感受?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当初选择上纽大,是因为这所学校最好地诠释了我心中“和而不同”的样貌,即使是一个“怪胎”,也可以在这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氛围中自信地做自己。同时,我选择上纽大也是选择了这里的同学、爱校如家的教职工们,以及为我们耐心解答各种问题的优秀学长学姐。

来了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上纽大多元的学生群体。虽然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同学间时有观点的碰撞,但中国学生和国际生间的融合程度超过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不同群体间会有明显的划分,但其实每个人都十分渴望了解他人的文化,分享自己的观点。

我和国际生室友Aidan也非常合得来,他来自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我也有在美国研学的经历,所以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互相理解不了的。我们已经决定在未来的四年里都当室友。

有哪些人和事令你印象深刻?

我已经想好了要选择荣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目前的课程中,我对于“荣誉微积分”印象尤为深刻。这门课的老师是数学访问教授Wei-Min Wang,当我了解到她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时,一下肃然起敬。麻省理工也一直是我的梦校,能够在课上和从那里毕业的教授深入互动令我十分受鼓舞。她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高明,能够将严谨的数学概念与实际应用无缝连接。我总能从她的课堂中感受到她对数学的热情。

学校职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机会也超乎我的想象。我在Handshake求职平台上选择了对“量化金融”感兴趣,过了几天邮箱里就收到了平台主动给我推荐的白鹭资管、LVMH、苹果等行业一流公司的实习岗位,与我的履历和职业兴趣都十分匹配。此外,大一新生就能去普华永道参与上纽大专场公司访问也十分难得。我在入学前就对这些资源有所了解,但我没想到它这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