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的李根,加入了上海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教授Brian Hall的团队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选择了向往的研究氛围,更是将自己的研究理想付诸实践——将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将心理服务资源推广至大众。
如今博士后旅程过半,李根在多项研究中深入调研中国公众心理健康现状及决定因素,参与实施及评估本地化干预方案,收获颇丰。近日,他与我们分享了在上纽大的博士后工作体验与研究进展。
为什么会选择加入上海纽约大学成为博士后研究员?
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比较偏心理病理的基础研究,但在与研究对象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想要提升研究的社会影响力,不仅需要基础科学问题的尖端突破,还应该思考如何实践应用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帮助有需求的人群。由此,我萌生了转向公共卫生研究的想法。
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我了解到我现在的导师Brian Hall教授正在尝试对国外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本土化,这正是我的研究兴趣所在。临近毕业,我想通过博士后训练进一步积累经验,而Hall教授也正在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上纽大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也与多所国内高校有诸多研究合作,我觉得这为开展立足中国本土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上纽大融合中西方文化和包容宽松的特点,也让它成为我的理想工作之地。
在上纽大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体验如何?有何成长与收获?
我很享受这段博士后时光,这里自由灵活的工作制度让我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项目。
我与Hall教授的相处非常融洽,他从不吝赞美与支持,也时常鼓励我要勇于说出困难,寻求帮助。这种开放、坦诚、平等的相处模式令我受益良多,也会影响日后我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在学术上对我的帮助相当大,我的许多国际合作机会都是由他介绍、争取的。在具体的研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他会耐心解释每一步,让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他也会认真修改我的研究计划和论文草稿,并言传身教基金申请和论文撰写的技巧。
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在博士后训练中获得极大提升。我在许多研究项目中充当沟通桥梁的角色,将Hall教授的想法与合作者进行沟通,并协调项目具体实施过程。我也在带领上纽大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获得了指导学生科研的经验,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上纽大全球健康公平研究中心的建立,这对你们的团队有何意义与帮助?
全球健康公平研究中心的建立毫无疑问是我们团队的一项重要进展,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连接本校、中国其他高校,以及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资源平台,通过整合共享研究资源,让不同角色的研究者探索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交流研究想法,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切实的研究合作。得益于中心成员间相似的研究兴趣和互补的研究技能,中心后续将进行更多跨校园、跨学科领域的合作。
我个人借由上纽大全球健康公平研究中心的平台获得了更多国际合作机会。例如我此前参与了一个针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大型调查,有机会与全世界心理健康领域最顶尖的学者合作,获得他们的直接指导与建议,这是十分难得与宝贵的经验。
可以介绍一下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我们目前正在与澳门大学合作进行一项针对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数字化干预研究。研究所采用的为期八周的数字化干预方法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设计,我们对干预内容和推广形式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并采用临床试验进行评估。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了解这套方法对抑郁症状干预的有效性,以及此类服务体系在中国高校环境中推广实施的可行性。
此外,我们也开展了有关新冠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上海静默管理期间,我们针对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考察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居住空间、社会网络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团队也参与了一项全球疫情后心理健康追踪调查,在更多元、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中考察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基于我过去的基础研究背景,我也在考虑将心理病理学研究经验加入到研究计划中,进一步从心理行为学层面揭示干预起效的机制。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很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