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2025届毕业生张宇萱荣获欧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 Scholarship)全额奖学金,将赴欧洲三所高校攻读“全球流动性社会迁移、包容性和融合与多元化社会心理学”(Global-MINDS)理学硕士学位。
项目为期两年,基于当代社会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视角,培养学生洞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其对多元文化、社会融合与人口迁徙的理解。项目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于两所院校各完成一学期课程,第二学年进入合作机构实践并完成学位论文与答辩。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奖学金由欧盟赞助,旨在推动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相互合作,支持来自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每学期在不同高校修读跨学科课程。
今年5月,张宇萱从上纽大毕业,主修世界史(社会科学)心理学方向,辅修神经科学。按照项目安排,她将在今秋赴里斯本大学学院(Iscte -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Lisbon)开启第一学期的学习,明年春季赴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继续深造。
自幼主要由奶奶抚养的她,曾先后在安徽、南京、波士顿和菲律宾多地求学。她表示,这种迁徙经历激发了自己对人口迁移研究的浓厚兴趣,成为她投身该领域的重要动力。

大学期间,张宇萱协助创立了“第一代大学生导师项目”(First Generation Mentorship Program),致力于为第一代大学生群体打造互助社群。她还曾参与上纽大面向外地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朝颜少年成长计划”(NYU Shanghai College and Career Lab),志愿担任学生辅导员。

她的学术研究也深受个人经历的启发。受上纽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DURF)支持,张宇萱曾聚焦中国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探讨歧视感知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她的毕业论文则分析了中国社会中财富差距对人们道德判断的影响。
心理学教授Pekka Santtila曾指导张宇萱的毕业论文项目。他评价道:“宇萱的研究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她能够迅速掌握复杂概念,并构建联系,有些关联是我自己都未曾想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她如此才华横溢,还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格,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本质的同时,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张宇萱表示,“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奖学金使她能够继续深耕人口迁移研究与临床心理健康领域,并探索欧洲与中国在迁移模式上的异同。

“人口迁移的动因与挑战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张宇萱补充道,自己对欧洲人口迁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很感兴趣,期待深入了解其中的相关因素。
张宇萱将“伊拉斯谟世界计划”视为突破自我的重要契机,希望借此继续探索世界、拓展视野,变得更加独立。

获得该项奖学金,张宇萱心怀感激。“我未来的学习和学术兴趣正是心理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交叉领域,这个项目与之高度契合,让我有机会深入探索真正热爱的新理念,还能在欧洲不同国家体验多元文化环境。”
全球奖学金项目主任Anna Kendrick表示:“初次见面时,宇萱就以其积极投身校园各类社会倡议和科研项目的热情,令我印象深刻。入选‘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她在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全球研究的自然延伸,更为她提供了在国际化平台深化专业素养、提升研究能力、拓展全球视野的重要机遇。”
往届上纽大“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奖学金获得者包括:2023届毕业生黄林子杰、2022届毕业生徐有与Jaime Cantwell、2020届毕业生宋韵琪,以及2018届毕业生张炜仑。
欲知有关全球奖学金的更多信息,请浏览上纽大全球奖学金与研究项目办公室网页;或通过邮件联系上纽大全球奖学金项目办公室(shanghai.global.awards@n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