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教师午餐系列讲座(FLSS)中,上海纽约大学学术英语讲师Anjuli Pandavar博士,分享了她在历史小说创造上所遇到的挑战。她讲述了小说《夜之旅》(The Night Journey)的创作渊源,以及如何探究历史的真相。
您正着手创作的小说,会让读者置身于哪段特定的历史?
《夜之旅》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2世纪,这是我最喜欢的世纪。如果有可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选择这个世纪。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位女性,她们各自逃离了所处的社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巴御前是日本封建时代12世纪后半叶的一位历史人物,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武士之一,当时很出名。那时的日本,佛教和传统神道教是融合在一起的,多多少少成了一个杂糅的宗教。所以,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她信仰的宗教既是神道教又是佛教。以这样一位女性为线索源头,开始写她的故事。而源平合战之后,她的故事鲜少人知。
另一位女主人公是Munira bint Juhana,她在巴格达长大,因为宗教原因逃离了那里,而她的翻译的工作也不再可行。伟大的“百年翻译运动”终结多时后,对智识的轻视成为家常便饭,Munira bint Juhana是仍在坚持翻译的四位女性翻译家的最后一个。她还是一名什叶派穆斯林,此教派在当时遭受严重迫害。最终,她来到了哈马丹,从这里,她逃往波斯。
我的小说从巴御前抵达波斯开始写起。她在马背上行进了近3年,穿越了整个中国之后,在一座小山上,她俯瞰哈马丹,天色已晚,从这个山顶上唯一能看到的光亮就是一道白、橙、黄色相间的灯光,蜿蜒连绵。她知道这里就是哈马丹。而在哈马丹市里,由于一周前萨拉赫丁占领了这座城市,Munira将自己乔装成一位男子,打算以朝圣的名义前往耶路撒冷。两个女人就这样,在哈马丹恢弘的拱形城门下擦身而过,在这次偶遇之后,她们再也没有见过对方。
写历史小说的挑战是什么?
挑战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是12世纪的现实,我试图捕捉和了解当时的情况,并传达给读者。要创作不是你所处时代和地点的小说,需要你以当时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我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作为人类能引起共鸣的事,这和所处的地点或时代无关。要让读者在这些角色中找到共通之处,能认同他们的生活、挣扎和困境。
我想以巴御前看待世界的方式进行创作,什么对她来说才是真实的?故事一开始,她在晚上看到了一条龙,她朝山下走,这变成了一条火河,走得再近些,又变成了举着灯笼的人流。这就是她看到的现实,情景就是这样的,她没有看错什么。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人们经常会误认为这是幻想或魔幻现实,但我不想写这样的东西。我想捕捉那个时代的人物所感知到的现实。
如果一千年以后,有人要写一本现在的历史小说。未来的作家可能会说,“这些人会在每周的某一天,走进一栋特别的建筑,他们双膝下跪,并对着一个人念念有词,他们认为这个人存在于宇宙的某个地方,有能力涉足他们的生活,可能还会帮助他们,他们称其为上帝。”千年后的读者会认为,“这样的幻想还挺有意思的,属于魔幻现实或类似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今天读到这样的小说,提到人们走进一个特别的建筑,下跪祈祷,我们会说,“他们是在教堂做礼拜。”不会有人认为这是魔幻现实或是一种幻想。这就是当时当下的现实,呈现给当时当下的人。这构成了作为一个作家的难题,就是如何传递12世纪的人眼中的现实,并将其传递给21世纪的读者。
如何判别当时的人所认为的真实与非真实呢?我又该如何帮助身处21世纪的读者,去认识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一条界限,而这条界限又在哪里呢?作家常用的一个方式,就是让现实充满琐碎的细节,而对何为非真实,只是只言片语。我会像对待真实经历那样,以同样大量的细节去描写梦境,因为在12世纪,梦和真实存在一样,是有意义的、是重要的。可能在梦里,梦见想杀死一个羞辱了你的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发疯,那是神灵的授意,还是他的大脑有问题?而在12世纪,神灵是会做这样的事,这是真实的。区别只在于这个神灵是好是坏。所以,我就依循了这样的规律。“魔法”和超自然的力量,是当时的现实,也可能是谎言、误解、想象以及错觉,不过,我还是会避免给它贴上“魔幻”的标签。
你对这些人物和时代进行了哪些背景研究?
小说里有两个主要人物,就是我提到的,一个是日本的巴御前,还有波斯的这位女性。我读了那个时代的文学、信件和相关研究,了解了当时的宗教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研究当时的人们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解释和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事,还有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小说里还有两个超自然的角色,路西法和素盏呜尊。同样的,如同《圣经》或《古兰经》里对待上帝那样,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两个角色。《圣经》、《古兰经》是我创作的两个主要来源,此外还有《摩诃婆罗多》。
我也在日本的神道庙做过研究。我读了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的一些材料,包括《失乐园》的部分内容、《平家物语》、《源氏物语》、《竹取物语》,还有来自印度的作品、《一千零一夜》、中世纪开罗的一些文件、历史人物传记、日常用品、武器等等,所有的这些材料都为我了解当时人们所思所想以及生活面貌画出了一个个素描。
当我读这些材料时,我想了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世界的。阅读中发现,译者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翻译。但一旦我形成了一个概念,打通了不同说法之间的联系,这些细节都可以指导我的写作。这样的融会贯通,让我写作更有底气。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来回地检视,需要进行妥协,希望以后会形成越来越和谐的妥协。
作为一位历史小说作家,你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或是演绎这种非虚构事件?标准又是什么?
我宁愿保留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去扭曲它,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模棱两可。有一句话可以描述——“什么都没真的发生过,但这全都是真实的。”在历史小说中,有一些是实在发生过的。对于这些事,是必须要写正确的。有些批评家的观点缺乏公平,他们批评小说,批评小说对当时人们感受的描述,批评对当时人们与世界之间联系的探索。然而,我认为,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不被事实所束缚。相比之下,历史小说的作家,可以选择那些有助于写出真实的那些事实。不过,历史小说里所用到的事实,通常会遭受严厉的审视,以至于有时会忽略了它们是小说,并以此来评说它作为小说的质量。大家往往忽视了——历史小说并不为寻求事实,它寻求的是事实之中的真相。当然,越是少历史细节遭诟病,读者越能专注地享受小说中的真实。
何时能读到你的小说?
这本书估计会在201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