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大本科生获选联合国千禧年研究员,以实际行动发挥社会影响力

millennium fellowhship 6
2023年11月17日

今年秋季,23名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从全球44,0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入选由联合国学术影响(UNAI)与千禧年校园网络(MCN)共同推出的千禧年研究员项目。他们与来自38个国家的4000余名千禧年研究员在各自校园展开为期一个学期的活动,围绕联合国提出的17项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目标,自主策划并实施具体项目,发挥社会影响力。

Millennium Fellowship 1
2023年上纽大千禧年研究员名单

 

作为项目的重要一环,11月12日,千禧年研究员邀请了七位社会影响力实践者及千禧年校园网络代表,在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影响力论坛分享了在不同领域开展社会工作的经历与心得。

Millennium Fellow 2

上纽大校长童世骏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学校在创造积极影响力上的决心,并表示,“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社群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应该更加意识到全球性挑战的存在。”他说,“上海纽约大学十分受益于社会,作为回报,我们不仅应通过现有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还应培养年轻一代为未来创造积极影响做好准备。”

谈起“何为社会影响力”,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公益之路及沿途感悟

millennium fellowship 3
童校长致开幕词

 

上纽大学术事务助理教务长说:“在大学时代的一趟河北乡村之行中,我了解到教育资源在中国乡村地区的短缺,之后我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建立了乡村教育支持项目,致力于乡村教育探索与发展。当我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接触更多的人并向他们请教时,我看到了自己贡献其中的可能性。我认为发挥影响力,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潜心探索,到最终实现影响的过程。”

millennium fellowship 4

上海仁德基金会心连心专项基金执行董事Karen Carrington表示,“我从小成长在浓厚的助人氛围中,我的祖父母和当外科医生的父亲总是帮助邻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告诉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才能,想要过充实的人生,就应该把才能用在积极的事情上。我所在的项目专门资助中国儿童接受心脏手术。我对我的工作充满激情,我觉得那是全宇宙最好的工作。”

艾斯尔上海动物救助长期志愿者袁悦称,“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做到自己问心无愧。有时我会很沮丧,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拯救更多动物,永远做得不够,这时我的伙伴就会宽慰我说,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彻底转变现状,而是成为有力量去改变的一份子,并用我们的力量去吸引更多人一起加入这个队伍。”

智行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杜聪说:“智行基金会自1998年成立起已帮助超过37,000名受艾滋病或其他疾病、贫困、歧视影响的青少年获得更好的教育及心理发展等服务。我们对工作结果的衡量不仅仅基于大学升学率等数据,而是同时关注他们的社会心理状态,比如他们是否真正被赋能,建立起自尊。我们另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包容,减少歧视。”

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创始人Corinne Hua表示,“我早年在中国当志愿者时,了解到英语不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奢侈品”,也是乡村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考科目。于是,我在2006年创立了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不仅在乡村地区教授英语、数字素养、生活技能,也为英语老师提供培训。学生在和志愿者接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们纯粹出于热爱而非私利的关爱与奉献,也会变得想要帮助他人。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millennium fellowship 5

嘉宾们还介绍了所在机构的项目信息和志愿机会,并分享了志愿工作中的动人瞬间如何成为他们在困难中坚持前行的动力。千禧校园网络的代表Nafis Hashmi和Christine Yen线上参与了论坛并对上纽大学生在项目中的热情与投入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创造社会影响力的全球大家庭。

----

为期一学期的项目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独立设计、实施聚焦于各种议题的社会影响力活动及实践计划,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眼界,也培养了领导与沟通能力。

2026届学生徐筱晴是本届“千禧年研究员”的上纽大校园负责人之一,她觉得这次经历在潜移默化中让她开阔了眼界。“我通过这个项目认识了其他国家的伙伴,比如有非洲国家的‘研究员’联系到我,希望获得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说来惭愧,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发展中国家的优秀大学生及他们出色的社会影响力项目,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认知的局限,并想要继续交流、探索。”

“以前,我总觉得真正让想法落地、产生影响力是很遥远的事情,实践中也比较急于看到积极成果,”徐筱晴接着道,“但在与千禧校园网络工作人员的接触过程中,大家一直强调要敢于去想,去做,分享案例让我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化,也让我明白比起看到结果,更重要的是开始做,即便一个项目在短期内无法产生影响,但只要一直坚持,就一定会改变些什么。”

这样的想法也被她带进了自己的实践项目。她从上半年起就一直在教授的指导下做有关HIV携带者的研究,也在上海的一家相关公益组织做志愿者,于是她将这一议题延续到了千禧年研究项目中,尝试与公益组织合作,创立平台分享HIV携带者故事,宣传相关知识,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我会持续在公益组织里做志愿服务,参与他们的反歧视项目,同时和教授继续相关研究,制作问卷,直观了解年轻人对HIV的认知,以及HIV携带者的状态与想法。我觉得听取双方的声音在反歧视的道路上十分重要。”她说,“这个计划很美好,但现实的进展还没有那么迅速。不过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它做好。”

2026届学生张思琪、袁之腾,以及2024届学生Angel Chang正致力于打破上海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信息差。“由于信息阻塞,上海流动家庭的家长很少有渠道系统性地了解升学政策,无法提前为孩子的教育做打算,这导致很多初中生选择辍学。”张思琪介绍道,“我们希望搜集、筛选、打包上海市教育政策,以及相关学业帮扶公益项目信息,并通过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把资源包分享给流动儿童家庭,填补教育方面的信息差。”

“工作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学术研究与项目实践的差异。”袁之腾说,“前期调研时,我们在内容有限且时效性不佳的文献与数据库里耗费了许多精力,直至实践阶段与社会工作者对话后,才发现这些信息与现实的脱节。学生总是习惯于用学术研究的思路,但获取信息的渠道其实多种多样。在这个案例中,四处走访组织机构,以及与从业者交流才是更高效、精准的调研方法。这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我们来说,是一堂十分有价值的必修课。”

张思琪作为另一位校园负责人,觉得最大收获是学会了要敢于、善于接触和联络他人,“刚开始组织论坛时,我们一直是自己在为资金发愁,后来尝试联系了智行基金会,他们一口答应了多办一场烘焙义卖。我当时非常惊讶,居然就这么解决啦?事后想想,其实智行本来就很支持这类社会影响力项目,早一点联系他们说不定还能有更多合作可能。”她说,“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被鼓励要多交流、多联络,不要把自己单纯放在求助者的位置,而是主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本届“千禧研究员”已于11月17日开展结业典礼,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之旅才刚刚启程。“他们作为上纽大第一届千禧学者校园团,为未来的学生在这个项目和领域中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上纽大文学教学副教授、全球奖学金办公室主任Anna Kendrick说,“希望他们对于创造社会影响力的投入可以不止步于这个项目,更是延伸到未来,塑造他们的道路,丰富他们的人生,助他们在社群甚至全世界持续发挥影响力,创造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