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纽约大学商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系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上海高校营销科学学术沙龙”,于6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顺利举办。这一面向青年学者的学术平台,自2018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跨高校的前沿交流,强调学术探索的创新性与开放性。
本届沙龙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会。沙龙此前已在上纽大、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华大学举办,今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举办。
沙龙发起人、上纽大商学部主任、全球杰出商学讲席教授陈宇新表示,创立沙龙的初衷,是提供一个以青年学者为主角,分享、探讨他们最新研究的交流机会。“我们希望沙龙既能促进青年学者的研究进展,也能让其他学者和在读博士生更多地了解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方法。”
作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平台,沙龙延续了开放探讨、聚焦学术的风格,现场气氛热烈,激起思想碰撞。
北京大学张依教授的研究团队利用日本消费者在车站自动售货机上的购买数据,分析了当消费者最喜爱的商品从其常用售货机中被移除时,消费者的行为变化。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郑婉怡教授带来了其团队对线上零售中商品数量视觉辅助图标(如产品图片或几何形状)展示方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刘汝晗教授的研究团队探讨了企业管理者如何利用客户反馈提升员工福祉、改善工作表现、增强组织归属感。

上海交通大学史正煜教授团队紧密结合社会文化视角,分析人们在寻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医疗服务时,对与自己有相同地域、性别或族裔背景的“内群体”医护人员偏好的差异。

华东师范大学俞晶铃教授的研究团队聚焦于不同年龄段用户在网购时对视觉信息(图像)与文字信息的关注差异,尤其是老年用户的行为模式。

本次沙龙的最后一位嘉宾,澳门大学刘倩倩教授及其团队则关注口碑营销中,推荐者年龄对不同属性消费品的感知及购买行为的影响。

每位学者报告结束后,现场提问热烈,为当下研究注入新视角,并为未来研究带来新思路。下午的自由讨论环节则为参会的博士生提供了与青年学者交流的机会。

陈宇新教授指出,沙龙的影响力已逐步扩大至包括北京及大湾区在内的上海以外地区。“沙龙以关注青年学者的研究为特色,期望成为‘青椒’学者在营销科学学术圈‘出道’并‘惊艳’同行的平台。”陈教授举例说,不少过去几届沙龙中的嘉宾,如上纽大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雷莹、市场营销助理教授谢洁茹、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黄金等,均已将当时在沙龙中分享的研究发表在顶刊。
展望未来,陈教授希望这一平台能持续发展,吸引更多地区、更多高校的青年学者加入,共同推动中国营销科学领域的学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