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汇友 | 上纽大“朋辈语言导师”项目参与人数创新高

two girls stand against the Great Wall during sunset

上月,上海纽约大学再度开启“朋辈语言导师”项目,为期十周。本学年共有180名中外学生报名参与,组成了语言学习搭子,人数创历史新高。

rows of students sitting in a classroom facing a speaker and projector screens at the front of the room
学生们参与项目启动仪式

 

项目要求学生每周和自己的“朋辈语言导师”碰面,以小时为单位,进行全英文或全中文的口语练习。学生可自定义主题,或从项目提供的话题出发,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余以口语交流为媒介,增强朋辈之间的跨文化沟通。

整个学期,项目还会举办四次语言沙龙,为学生提供更多以小组形式谈话的机会,营造轻松无压力的谈话氛围。项目要求学生参加至少一次语言沙龙,并在期末交出视频作业——用自己练习的语言,和语言导师录一段vlog。

a large group of students sitting behind tables holding signs and smiling at the camera
语言活动进行时

 

上纽大“朋辈语言导师”项目于2018年创建,由国际交流生项目主管殷茗发起,灵感源自她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当时她也加入了类似的项目,交到了朋友。“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安全的私密空间,让大家练口语、交朋友。有些学生已经是项目的‘常客’了。和不同的人组队也会有新的收获。”

1
学生们到东明社区,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语言沙龙

 

来自上海的2027届学生蒋昊琳和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2028届学生Coco Wu是彼此的“导师”。项目提供的口语练习环境给足她们安全感,也成了二人了解对方文化的平台。昊琳说:“来到这里,我们真的会卸下心防,聊一些平时不太会聊的内容。我听了很多关于Coco家乡的故事,桩桩件件,都令我印象深刻。”

交流中,二人发现彼此都喜欢撸猫、喝奶茶、抽盲盒,慢慢就成了朋友。Wu说:“和昊琳的聊天,让我收获了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也知晓了他人的别样经历。这些都为我的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我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入。”

two girls smiling at the camera
每周,蒋昊琳和Coco Wu都会一起吃个晚饭、练练口语

 

结交朋友,不只是她俩的小确幸,更是项目其他参与者的“意外惊喜”。2028届学生高一宁来自四川成都,原本只抱着练口语的目的加入项目,没想到和自己语言搭子Catherine Ward成了朋友。Ward来自美国密歇根堪萨斯市,是纽约大学2025届学生。谈起二人的友谊,Ward说这是她此番来沪求学之旅中最难忘的经历。“我和一宁每周三晚都会出来逛公园、压马路,探索这座城市的同时,口语水平飙升。”她们还在感恩节假期一起去了北京。

two girls stand next to each other on the Great Wall while the sun sets behind them
高一宁和Catherine Ward在北京长城合影

 

来自北京的刘昱彤和来自纽约的搭档Steven Chen是同届同学,二人语言能力很强,可以用各自文化中的网络流行语交流。Chen说:“我们决定一起学俚语,方便更好地了解对方文化。”二人研究各种中文流行梗,也常用英文缩略语发信息。

刘昱彤和Steven Chen逛古镇小吃街

 

“朋辈语言导师”项目希望用语言搭建桥梁,拉近大家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