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大2025届毕业生Shauna Stewart:在文化与学术间,寻获真我

Shauna Stewart出生于圭亚那移民家庭,长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从小就喜欢音乐的她,爱听碧昂丝,也听BLACKPINK。高中时,她就读于艺术学校,规模不大,竞争不小。彼时,她唱歌、跳舞、上台表演,样样都练。

Stewart练得刻苦,却不想只靠这个吃饭。音乐于她,是看待世界的窗。对未来,她不想过多预设。

1. 在挑战中成长

Stewart是带着好奇心走进上海纽约大学的。

她在美国长大,周围人说着同一种语言,习惯差不多,日子也平稳。

这让她想要走出去看看,听听别人的故事。

在纽约大学参观时,听闻上纽大的存在,她觉得那里就是她想去的地方——中西交汇,多元文化,还有机会海外交流,换个国家走一走。

后来,她来到上海,让憧憬变为现实。

大学一开始,对Stewart来说并不轻松。 

和很多新生一样,她在全新的环境里,摸索着属于自己的位置。不久,疫情来了,原本该在上海开启的新生活,改到纽约开始。跨文化的期待,变成了跨时区的现实。

在纽约时,Stewart住在校外,每天往返于学校和住所。大学数学和学术写作像难啃的面包。高强度的课程,让她感到挑战重重。

她开始寻求帮助,在教授开放的答疑时间,反复讨教。慢慢地,思路逐渐清晰,成绩也开始“回暖”。

2022年春,Stewart飞到中国。她以为,从这一刻起,等待已久的生活终于要顺利展开了。

可生活,总爱临时改剧本。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住进了医院。除了病痛,语言不通、流程不熟,Stewart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异乡”这两个字的重量。

学校住宿生活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点点把她从孤独中托了起来。有人帮她打电话、跑流程,有人送来日用品,有人隔三差五发来问候。这些细碎而温柔的善意,包裹着她。

那段日子难熬,却也真实,更让她思考。

“起初真的很害怕,但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内心开始慢慢变得强大。”

2. 跨学科探索

在上纽大,因通识教育课程,Stewart走进了许多原本不熟悉的课堂。

课程设置跨学科,内容五花八门。

她一开始对国际关系感兴趣,觉得那是一条能和人打交道的专业方向。但一堂“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课改变了她的决定。

教授讲到美国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的《申请人》。Stewart读着读着,脑海里却响起了另一段旋律——韩国女团TWICE的“Cheer Up”。一首是充满象征的诗,一首是轻快的流行歌,但她听出了相似的声音。

她忽然意识到,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作品,在性别议题与欲望表达上,竟能产生奇妙的回声。文化背景不同,媒介不同,但心境,原来可以如此相通。

Stewart决定选择世界史(综合人文)专业。不是因为放弃原来的兴趣,而是因为她发现,理解世界的方式不止一种。而人文,是那条能让她看见更多、理解更深的路径。

对音乐和流行文化的痴迷,不只是她的爱好,也成了学术路上的助力。

在上纽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DURF)的支持下,Stewart着手研究25岁以下观众对动画剧集的消费模式。她查阅资料、整理数据,分析了300多部美国动画片,试图找出其中的共性——它们是怎样吸引成年观众的?又是通过怎样的情节、人物、叙事方式,让“长大了的人”依然愿意坐下来、看完一集又一集?

用学术的方法,拆解日常生活里的热爱,也在拆解中,看见文化背后的社会逻辑。Stewart找到了她的方向。

Shauna ’25 presenting at the 2024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
Stewart在2024本科生科研专题研讨会上


Stewart的毕业项目,依旧选在她最熟悉、也最痴迷的领域——流行音乐。

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BLACKPINK、BIBI等韩流女性艺人,研究她们如何从“偶像”逐步转型为“艺术家”。

选题定下来之后,她很快遇到一个难题:公开资料有限。要想系统整理信息、提炼出有学术价值的分析,远比预想中复杂。

韩语语言和文化教学助理教授Hye Eun Choi在这个阶段给予她很多帮助。“Shauna灵活调整了研究方法,最终出色完成了课题。这种韧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优秀学者必备的特质。”Choi教授如此评价。

“而Stewart对音乐的热爱和积累,也常为课堂讨论流行文化中的性别与种族议题注入独特视角。”

3. 以热情赋能社群

学术之余,Stewart在大学四年里积极投身学校活动。

她当过住宿顾问(Residential Advisor)和迎新大使(Orientation Ambassador),帮新生搬行李、熟悉校园、找回节奏。做这些事,她从没觉得麻烦,因为刚入学那年,她也是被人如此支持。

她还加入了学生多元文化中心,担任文化交流大使(Culture Exchange Ambassador),策划活动、搭建平台,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更愿意彼此靠近,更安心表达。“她策划了具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为学校留下了一股深远的正能量。”学生事务部多元文化项目专员赖易欣评价道。

除此之外,Stewart还创办并主持了一档校园播客Magnolia on Mic(编者注:玉兰开放麦)。节目里,她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聊人工智能、聊海外学习、聊孤独、困惑和选择——她希望这个节目像一个回音壁,听见别人,也听见自己。

Shauna Stewart ’25 assisting with the Class of 2028 move in
Stewart协助2024级新生搬入学生公寓

Stewart担任过非裔学生社团的重要角色。作为文化认同社群的组织者与发声者,她是身份认同讨论会的发起人之一。活动中,同学们围坐一圈,聊成长经历,聊文化差异,也聊在异国校园中“做自己”的难易。

她还策划了万圣节特别放映”,带大家一起观看由非裔导演创作的相关题材的电影。

学术英语项目学科负责人Marcel Daniels见证了她的成长:“她总能找到恰当的话题切口,用音乐、时尚和电影把不同文化间的桥梁搭起来。她想到点子就去做,动手又动脑,是个实干家。”

毕业将至,Stewart陆续收到好消息——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封封接踵而至。研究生阶段,她计划攻读东亚研究,继续追踪她最感兴趣的方向。

回望大学四年,Stewart把这段时光称作“蜕变之旅”。

她说,在“小而美”的上纽大,自己和老师、同学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感,彼此产生了更紧密的连接。熟识的教授们给她提供的宝贵指导令她获益匪浅。

大学的每一段经历,悄无声息地塑造着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现在,我变得更愿意与人合作,也能更加理解他人的处境。新环境教会了我一件事:万物之间,其实一直是相互连接的。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本真或许就是最自然的共处之道。”

说起给学弟学妹的建议,Stewart希望大家“不要局限自我”。“制定计划固然重要,但也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因为你永远无法预见,那个不经意的转角,会带来什么样的灵感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