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8日,由上海纽约大学金融波动研究所(Volatility Institute at NYU Shanghai,简称VINS)主办的第八届金融计量经济学会(Society for Financial Econometrics,简称SoFiE)暑研班在前滩校园举行。今年,来自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的近40名博士生与青年学者,相聚上海。学院继续延续传统,邀请顶尖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深入学习和讨论。
本届暑研班以“气候与自然金融”为主题,凸显了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及其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紧迫性。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雷蒙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这一议题具有全球性影响,“仅仅定性描述风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运用最先进的定量方法来分析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以此为市场与政府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的讲座由两位业内知名学者主讲,他们分别是来自苏黎世大学可持续金融领域的领军人物Zacharias Sautner教授,以及聚焦气候风险与金融体系相互作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Emirhan Ilhan教授。他们共同为参与者带来了有关环境冲击、监管框架及转型路径如何重塑现代金融的前沿洞见。
Sautner教授在讲座上带与会者深入探讨了气候与自然金融、气候转型风险、企业气候游说、自然风险,以及企业对自然风险的认知等议题。一次特别会议上,他还分享了关于职业发展与发表、出版方面的经验。Ilhan教授则围绕气候金融导论、物理气候风险、气候研究与地理空间数据等内容,进行系统讲授。
Ilhan教授强调了这一领域的跨学科特性。他指出,气候金融不仅需要经济学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与环境科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合作的素养。“我们目前了解甚少的领域,比如适应措施、迁移模式、防范物理风险的保险等,正是青年学者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Ilhan教授还敦促与会者跳出既有文献的框架,学着提出恰当的问题。“当你读到一篇论文时,它往往已经过时了。更可贵的能力是发现研究空白,看哪些领域尚未被探索,以及为什么没被研究。这才是真正体现你研究价值的地方。”
本届暑研班的学员背景多元,来自全球多所知名院校,包括帝国理工学院、华威商学院、北京大学、巴黎第九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昆士兰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
“项目安排非常系统,课程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动态衔接顺畅。对刚接触气候金融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结构设计帮助很大。”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刘铭羽说道,“更重要的是,能有和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实属珍贵。”
来自巴黎第九大学的姜柄函认为反馈与合作很重要。“我展示了研究论文,收到许多反馈,收获颇丰,还认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样热衷于这一领域的博士生们,和他们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澳门科技大学的王鲁凡来说,这次暑研班在学术和职业发展层面,都对她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和嘉宾分享,我对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碳定价和绿色债券的理解更为扎实了,同时也接受了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培训。更让我难忘的是,教授们非常平易近人,一直鼓励我们提问、参与讨论,甚至乐于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对气候金融领域的关注日益增长,2025年SoFiE暑研班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新知、交流思想和建立联系的重要平台。正如Ilhan教授所说,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持续存在的,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协作与研究是应对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