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海纽约大学迎来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届本科新生。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2025级新生齐聚前滩校园体育馆,共同参加本科生开学典礼,迎来他们的大学第一课。
典礼前,迎新大使带领新生们参与破冰活动,随后,在上纽大吉祥物“麒麟”和41名迎新大使的引导下,全体新生步入典礼现场。

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新生Ronan Markowski与室友、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Miron Tursunov分享了他们的上纽大初印象。他们表示,上纽大既延续了纽约大学的基因,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来上纽大留学,是他们首次踏足中国,迎新环节就让他们获得了超乎想象的体验。
“六年级时,我的中文老师第一次在课堂提到上纽大,从那时起,它就成为我的梦校,我希望未来能够修读国际贸易。”Ronan说。
Miron虽不会中文,但在来校前早已做足了功课:“我对经济和金融很感兴趣,已经提前了解了一些教授的研究方向,也有自己想要深入探索的领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

在迎新大使团队充满活力的歌舞表演之后,学生事务助理副校长David Pe(彭汉智)向新生表达了热烈欢迎,鼓励新生们勇于探索和尝试:“在试错中拾获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保持好奇心,勿困于守成之见;无论环境顺逆,记得为生命起舞。”

校长童世骏在致辞中强调,上纽大在中美合作办学格局中具有独特角色,肩负独特使命,是一所不断践行创新教育理念的年轻学府。他勉励新生们勇于走出课堂与书本,充分利用上海、纽约乃至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以好奇为指引,以责任为根基”,真正做到“以世界为课堂”。

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雷蒙则分享了上纽大生活的“秘诀”,他寄语新生们“既要下定决心每天突破自我;也要学会在多元环境中理性论辩、求同存异”,在负面情绪中保持定力,以善意揣人之心,以倾听化解隔阂,并锻造自己的“消极感受力”。“我相信,这四年将成为你人生中最精彩充实的华章。”

即将在九月正式履新上纽大教务长的吴蓓教授,则以自身经历勉励学生。她回忆起自己数十年前从上海远赴美国求学的经历,强调求学与治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关系的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良师益友的引领。她说,“几个月前,我和你们一样,选择了加入上海纽约大学。愿这段共同的旅程,在未来四年,为我们开启成长、探索与深厚情谊的大门。”

Student government主席、2026届学生张书瑜及副主席、2028届学生项融代表在校生发言。他们邀请新生勇敢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正因为你们最‘新’,你们也最具潜力,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在前方等着你们。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要勇敢去尝试;需要帮助时,请大胆寻求支持,并请相信,这个温暖的集体会一直与你们同在。”典礼最后,二人提议新生们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自拍,留下“大学第一天”的回忆。

不少新生在典礼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来自上海的新生孙怡琳说:“许多互动环节让我觉得,上纽大很有归属感,是适合我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可以去自由探索,没有人会限制你的发展。”
来自浙江的新生张可钦则对演讲中的两点建议印象深刻:每天坚持用两小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用非母语交流;以及大胆地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甚至可能做得不够理想的事。她说,“我的室友是两位美国同学,我想试着遵循建议挑战一下。”

当天的开学典礼也为为期六天的“麒麟汇”迎新周(Qilin Welcome)拉开序幕。2025级新生将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通过趣味活动、校园探索、跨文化交流、“麒麟论坛”(Qilin Forum)、“麒麟庆典”(Qilin Fest)等环节,逐步探索、融入这座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