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球50+国家,全国24个省份的上纽新生们
终于在8月24号集结了!
“家乡”放心里,亦会放箱里?
社团那么多,你会怎么选?
四年后,你又想成为怎样的人?
兴奋?紧张?还是期待爆棚?
我们在璟耀宿舍前随机“捕捉”了几位新生
来听听新鲜人的心声与期待吧!
纽约人与上纽的“双重”缘分

十年前,爸爸(左)陪好哥们的儿子(右)来上纽报道。十年后,轮到爸爸陪女儿Delali Tetteh(中)本人了。
“这是一个很棒的机会,既能体验新的文化,又能继续学习。”Delali说。
来到上海,她最期待的一件事:吃!美!食!
同时,她希望在这里延续对hiphop舞蹈的热爱,也想试试别的舞种。未来的专业方向?因为对数字很敏感,她打算主修金融学(商学与金融)。
还有别的目标吗?“四年后,我希望至少能用中文交流,真的很期待在这里开始学习!”
带着小号来报到的上海女孩

来自上海的张馨元,报到日的随身携带品是小号。
“我会吹小号,也喜欢弹钢琴,高中还加入过乐队。”她说,各种球类运动也爱、“模拟联合国”社团也想去。
对社会科学、商学等专业与学科感兴趣的她,开学前就已与匹配给每位新生的学业咨询顾问(Academic Advisor)聊了学业规划。“我们打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的视频会议,已经把上纽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计划全都捋清了,也已基本把大一、大二的课表排出来了,我非常期待。”
生日+报到日=双倍快乐

报到日前一天,正好是Alden Drago的生日(快来一起补一句生日快乐🎂)。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他,因为姐姐在美国读书,一直关注着美国高校。早些年学过一点中文,现在生疏了,他打算在上纽重新捡起来,“我真的很开心被录取到上海校园。”
这是他第一次踏足中国,也是头一回来上海。“我两天前就到了,去外滩和南京路逛了街。我本以为初来乍到会慌张忐忑,但事实上我很享受。”
更让他兴奋的,是回到有室友的集体生活:“一个人住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人面对面聊天了!认识新朋友,对我来说是快乐本身。”
摄影少年有个乐队梦

来自北京的左承翰是通过同学了解到上海纽约大学的。他热爱艺术、喜欢摄影,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他觉得上纽非常契合自己的兴趣,对交互媒体艺术专业充满期待。“学校里有很多展览的机会,高中时我也办过展、做过影集,这里能给我更多实践的机会。我希望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报到当天,他带来了吉他,打算组一支乐队,甚至还提前写邮件联系了上纽教爵士乐的教授Morrison。“融入一个多元的大家庭,会迸发出一种新鲜而繁荣的感觉,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这种体验真的很棒。”
来自地球两端,却一见如故

Vicente Acero Ordenes(左)来自智利,Jeremy Meneses Paulino(右)来自西班牙。两人都在美国读高中,都说西班牙语,如今在上纽又是宿舍邻居。共同的语言和相似的经历,短短几天,两人就熟络起来,成了好朋友。
他们都对“全球视野下的社会”(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简称GPS)这门大一必修通识课充满期待。“探索这类知识会非常有趣。我在美国读IB课程时接触过一些知识论相关内容。通过GPS课程可以拓展我之前学到的知识。我也对哲学思考很感兴趣。”Jeremy分享道。
“之前在智利时我阅读了许多哲学著作,以及各类书籍,但去美国读书后就没再继续了。现在能有这样一门可以真正阅读和讨论书籍的课程,真的很棒。另外,我也很期待神经科学课程,这里的教授在神经科学领域非常出色,希望我可以学习这个专业。”Vicente说。
在学业之外,Vicente热衷拳击与排球,也擅长举重;而Jeremy不仅爱好足球、排球和羽毛球,还是一名赛车手。
Hiphop女孩的新目标

来自广州的王思睿,对专业选择已经有意向:神经科学是主修,计算机科学想去旁听。她说:“上纽给了很多可能性,可以先探索,再慢慢找到真正热爱的方向。”
她喜欢跳舞,高中的她就参加了街舞社,最爱有力量感的hiphop。新学期的小目标是:“先把学术英语搞定!尤其是写作,还想要好好提升。”
带着亚美尼亚薄饼来报到

“上纽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完美融合。”来自亚美尼亚的Aram Hovhannisyan这样形容。他对这座城市充满期待:“不仅想探索上海,还想走遍中国各地。”
学业方向,他钟情于经济学、商学和金融;生活上,他希望多踢球、多交朋友。
“我知道还有一些来自亚美尼亚的同学,虽然还没见过,但我们已经在线上聊过了,我很期待能尽快见到他们。”
他会与同学们分享从家乡带来的薄饼(lavash)和亚美尼亚糖果零食。
爱写作的成都女孩

来自成都的郭家瑶,对开学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总结:紧张、期待。
“我的室友来自芝加哥和迪拜,大家都很热情。我还新认识了一位美国朋友,他的中文好到让我惊讶!”
她喜欢听歌,也爱写作,喜欢读鲁迅的《野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卡夫卡的《失踪的人》,自己也会写诗和散文。
她已经把兴趣付诸实践,果断选了“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课,希望更深入地学习写作,把小爱好变成更大的热爱。
厄瓜多尔女孩的23小时飞行

从厄瓜多尔飞到上海,Ana Albarracin足足用了23个小时:转机+飞行,跨半个地球!
她原本打算申请美国的大学,无意间看到了上海纽约大学,有些心动:“我想给生活添点新鲜感,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冒险。”
课余时间,她是个运动女孩——游泳坚持了十年,踢球也不在话下。社团?她毫不犹豫地pick体育类!
至于学业,她还在探索中,经济学和全球中国学都在她的候选名单里。
在多元中遇见世界

“自由、开放、多元、包容”,这是蒋梦麟最想在大学里感受到的氛围。
来自江苏的他,很喜欢上纽的办学方式和校园环境。以前练过游泳、也对排球充满兴趣,他觉得自己或许能加入一支上纽的运动队。
不过比起运动,此刻更让他兴奋的,是身边的同学。“刚和亚美尼亚室友见面,我从来没和西亚国家的人这么近距离交流过。我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充满好奇,希望能更了解他们的国家和文化,并且和他们成为朋友。”

报到日这天,上纽的“大咖们”也化身为了志愿者:校长童世骏、常务副校长雷蒙,还有即将于九月履新的教务长吴蓓都到场,和新生、家长们聊天、合影。
由学长学姐及教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则帮助新生们入住。30名学生宿舍助理(Resident Assistant)从8月16日起开始集体培训,本周,他们每晚8点半都会在宿舍开展活动,帮助新同学破冰、适应新环境。
此外,在“迎新大使”(Orientation Ambassador)的带领下,新生们还能边玩边熟悉校园,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提前体验大学生活,为即将开启的新旅程热身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