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ICA新展“几个一百年”开幕

studentbodies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纽ICA)于9月18日推出全新展览”几个一百年“(Chronologies)。该展由新加坡艺术家、作家何锐安(Ho Rui An)创作,陈玺安(Zian Chen)共同策展。

此次展览是上纽ICA艺术研究项目“无光之火”(Lightless Fires)的第三季,聚焦19至20世纪中国及亚洲的工厂工人和学生。通过影像、声音和档案资料,探讨历史中谁的声音能被听见,谁才有资格书写历史。

上纽ICA策展人Michelle Yeonho Hyun(玄莲昊)表示,本次展览延续了“无光之火”系列前几季提出的问题。她说,“该展及相关活动让我们得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与感知历史、自身在历史中的位置、历史如何被书写——甚至我们如何尝试亲手书写历史。”

Artist Ho Rui An (right) and curator Zian Chen at the exhibition opening.
艺术家何锐安(左)与策展人陈玺安在9月18日的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本次展览的重磅作品是何锐安的《线织世界》(The World of Lines)的全球首映。这部长篇影像由上纽ICA委任制作,与上海纺织博物馆合作完成,全长100分钟,追溯中国长三角与珠三角纺织工业的兴起与转型。影片结合退休纺织工人的访谈、家庭照片和历史影像,将个人叙事与更广泛的工业与资本主义历史并置,呈现记忆与历史的交织。

Viewers at the 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some of whom were former textile workers
展览开幕式上的观众,其中有些曾是纺织工人


何锐安以其横跨亚洲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影像、讲座与写作为人熟知。他的实践常常融合调研与叙事,展现工业化、全球化或经济改革等重大历史转折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作品曾在上海、曼谷、光州等国际双年展展出,并在柏林世界文化宫、新加坡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呈现。

在“几个一百年”中,何锐安将上海的历史置于更广阔的区域和全球历史中展开讨论。

“就在30年前,上海仍是一座工业城市,而棉纺产业如今已经彻底消失,”何锐安说,“理解这段历史,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当下所生活的城市。”

Visitors watching 24 Cinematic Points of View of a Factory Gate in China (2023) by Ho Rui An
观众观看何锐安2023年作品《一扇中国工厂大门的二十四种电影视角》


展览还展出他的两部早期影像作品。《一扇中国工厂大门的二十四种电影视角》(2023)汇集横跨百年的工人影像——从早期欧洲工业电影、苏联宣传片到中国社会主义电影,揭示不同政治语境下劳动叙事的视角变迁。《学子们》(2019)则以惊悚片的形式展开,追溯东亚与东南亚学生群体如何在不同历史时刻被视为个体与集体、变革象征与社会动荡的缩影。

对于何锐安而言,历史不仅是一种研究对象,更是一种方法。他解释道:“我们今天之所以难以解决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较广的历史视角。如果不真正理解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就无法触及其本质。”

策展人陈玺安表示,“几个一百年”不仅展示历史,更是建构一种“共同见证”——把那些与纺织工业兴亡相关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他补充说,展览同时具有鲜明的在地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上海大约三分之一的朋友都有家庭成员曾在纺织厂工作。这种个人关联让作品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引发观众共鸣。”

展览期间,上纽ICA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例如1958年经典纪录片《黄宝妹》的放映会,以及聚焦织物中女性未被言说故事的主题工作坊。

“几个一百年”展期至2025年12月20日,其间《线织世界》每天放映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