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没有边界,旋律里藏着世界公民的签证。它是一座桥,连接着不同的文化与心灵。
这也是Callum Amor一直相信的事——音乐无界,探索亦不该设限。
他来自英国海边小镇海斯廷斯,走过近70个国家。最终,他选择来到上海纽约大学,在中国开启求学和追梦的旅程。
2019年,Amor从上纽大本科毕业,主修交互媒体与商学(IMB)。
从学生到创业者,从课堂到公司,他始终在探索未知,从未安于舒适圈。因为自由地探索,才能发现无限可能。
如今,Amor的生活在里约热内卢、开普敦和中国之间辗转,试图于不同文化间架起沟通的窗。他创立了音乐人权益平台China Music Audit,正帮助国际音乐人、厂牌和发行商更好地管理其音乐作品在中国的版权事务。每一天,他都在为保护音乐人权益而努力。
为什么选择上纽大?
那时我刚分手,一心只想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最好走得越远越好。有一天,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不如去中国吧?
我知道,在异国他乡念书和生活,肯定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当时的我想,反正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遭遇无法克服的困难,需要回国重新开始。
如今回头看,我无比庆幸当初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上纽大。这四年的点点滴滴——校园里的学习,生活中的相遇,与不同背景的人的交流——都成为了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积累。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意识到:真正的融入,需要主动走出舒适圈。上纽大就像一个温暖的象牙塔,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我们保护得很好。这样的环境固然让人安心,但我更渴望走出校园,去感受这座城市真实的脉搏。不管是到本地公司实习,还是深入街头巷尾,我想用自己的方式,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如何走上创业的道路?
来到上海后,我开始在一家于中国推广国际电子乐和嘻哈艺人的头部票务公司实习,该公司曾承办过Skrillex、Travis Scott、ASAP Rocky、Russ等400多位国际艺人的巡演。在这里实习,最让我着迷的是能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当夜幕降临,我们因为对低音节奏和说唱音乐的热爱而相聚,这种纯粹的共鸣,是白天工作中难以获得的珍贵体验。
在这四年的实习中,我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慢慢接触到了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从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到巡演宣传、艺人管理、版权协调、签证办理等,几乎每个环节,我都亲身参与过。可以说,我对任何学习机会来者不拒。
在实习经验的加持下,我对音乐的热爱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大二那年,我创立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门路”(Menlu)。这家总部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代理公司,陆续与TAXX Shanghai、Space Chengdu、Galame等知名夜店展开了合作。
毕业后,我带着先前积攒的人脉资源来到成都,与知名音乐厂牌Pillz Music共同创办了China Music Audit。

创立China Music Audit的初衷是什么?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中国是全球第五大音乐市场,由于网络环境存在差异,不少海外音乐人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在这里的使用情况,且拿不到应有的版权收益,这件事让我还挺难过的。我创办China Music Audit的初衷,就是帮助这些海外音乐人了解中国市场,更好地管理他们的音乐版权。
音乐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如果创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是会产生连锁反应的。音乐人因无法维持生计而放弃创作,乐迷们再也听不到新作品,这条文化交流的纽带就此断裂——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某些公司在已经赚取到数十亿利润之外,还想再多捞几亿。
走过近70个国家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能有安身之所、能温饱和安全,已是莫大的幸运。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帮助他人,是我持续前行的动力,而我很庆幸能通过音乐来实现这份心意。
如今,China Music Audit已与许多国际顶尖艺人展开合作,确保他们能拿到在中国市场应得的收益。今年,我们还计划推进多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诉讼案件,直指那些盘剥中外音乐人权益的根源性问题,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有什么心得体会?
对我来说,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很重要。旅行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我觉得上纽大教会了我许多。同学们是一群说走就走、在世界各处时刻准备着发光发热的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各不相同,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文化的交汇点上,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在上纽大学习期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主修的是交互媒体与商学(IMB),这个专业把编程、媒介和商业融合在一起,让我能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深入了解商业运作。有几位老师的课我特别喜欢,像Brian Hanssen教授的“组织沟通及其社会背景”(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Social Context),还有David Hunsaker教授的“谈判与达成共识”(Negotiation and Consensus Building),都让我印象深刻。
“全球视野下的社会”(GPS)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课上对于“世界公民”等议题的讨论,如今我越发体会到其中的价值。长远来看,这门课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处事之道和世界观,让我养成了不断追问“怎样才能更好”的习惯。
然而,我并没有把学业当作生活的全部,会全力以赴,但也要旅行和探索。海外交流的时光充实而快乐——拿布拉格来说,那里师资力量强大,公交网络四通八达,我每周三就能上完本周所有的课,从周四到周日,我开始自由安排欧洲之旅。
我还去了特拉维夫交流,那段经历也很精彩。这座城市本身就非常美。交流期间,我参加了在伯利恒举办的“巴勒斯坦国际马拉松比赛”,深入了解中东世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我想对美国学生说,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感受这个时代此时此刻的多样魅力。
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大家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多么独特。你来到中国,可以看到中西方之间存在着许多有待优化的领域。如果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中国成为你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你读过大学的地方。上纽大的使命在于搭建文化桥梁、分享多元体验、构建更紧密联结的世界。而我们作为学生,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践行者。
校园生活终究不是人生的全部,而人生也不该只有校园。尽情享受大学生活吧!没课时就出去走走,周末不妨来一场短途旅行。上海总能带给你新的惊喜,所以你得品,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