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纽约大学2019届校友Helena Ma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本科主修金融学(商学与市场营销)。
她一直很喜欢尝试新事物,也不怕跨界挑战,曾在上海创立半成品净菜服务品牌,后来又自学成才,成为摄像师和摄影师。如今,她拥有双重身份:既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DJ,也是一名初创公司的创始人。
从校园到社会,从创业到艺术,她的每一次尝试都充满勇气,也收获了宝贵经验。

右:Helena Ma远眺东方明珠
为什么选择上纽大?
我爸爸是上海人。小时候的记忆里,几乎每个夏天,我们都会回上海探亲。后来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有个题目是“写一个对你而言很特别的地方”,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写上海。在文中,我谈到国际化氛围,也写了自己在高中阶段如何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这样的经历,恰好与上纽大的整体精神特质非常契合。
为什么毕业后选择留在上海?
我们那一届,留在上海的国际生可能有五六个,我是其中之一。毕业后,我进入一家本地精品公关与营销公司,做创意策划,服务的客户多是奢侈品、高端品牌,还有时尚与美妆行业。
后来疫情来了,公司大幅降薪,我就和当时的男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公司业务正好切中了当时的市场需求。我们和一些高档餐厅合作,推出高端半成品餐食。许多主厨和餐厅都和我们签了独家外送合约,这样一来,大家在家就能下单,自己动手做出一道道餐厅水准的精致菜肴。

大学毕业不久后就开始创业,这段经历带给你哪些新的自我认识?
我从一次次经历里,总结出一个道理——只要你主动迈出一步,未来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在上纽大的学习、生活是这样,创业的时候是这样,我担任其他角色时也是这样。待在上海,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在告诉你:要学会主动出击。
举个例子,创业时,所有事情都得靠自己“摸石头过河”,没人会手把手指导你。搞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哪怕只是萌生了一个小小的念头,只要开始动手,就能慢慢进步,积聚起更大的力量。
有时你可能害怕“这不适合我”或“开始得太晚了”,其实并没有。只要你有了想法,并且为之付诸行动,事情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步壮大,势头也越来越强。
从创意总监到DJ,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
其实我一直都在兼职做DJ。我在纽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初创公司当艺术总监,这家公司出售无酒精烈酒及替代饮品。但公司毕竟才刚刚起步,后来资金出了问题,还裁了一波人。
之后我换了份工作,在一家提供日本零食订阅服务的公司任副创意总监。他们主要是每月推出订阅礼盒,里面装的都是日本进口的高端手工零食。那份工作真的特别有意思,每天我都活力满满。
但后来公司把所有业务都转到了日本,纽约团队最终还是被解散了。那时候,我决定,不如趁这个机会,把更多心思放在DJ上。

请简单聊聊你的初创品牌Edge Piece Play
我们主打的是“拼图即艺术”的家居美学概念。现在市面上的拼图设计大多偏传统,缺少前卫感和艺术性,这正是我们想填补的市场空白。
我之所以推广拼图,是因为它曾对我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与其沉迷网络、无休止地刷社交媒体,不如动手做些触手可及的事,去解开实体谜题,这种生活方式要健康得多。
我希望把这个品牌和拼图,打造成大家心中的“周日解压小法宝”,玩一玩,就能让“星期一症候群”轻松一些。
这个品牌理念,和我自己的价值观也非常契合。
你平常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
我早上起来先遛狗,然后就得处理一大堆行政杂事。估计好多人可能想不到,当DJ其实背后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联系合作方、回邮件、给接下来的演出寄合同等等,工作量其实挺大的。
忙完杂事,我就开始为演出做准备了,这是DJ的本职嘛。我要找新的音乐,编排成一套流畅且能讲故事的曲单。我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也会创作一些内容来打造个人DJ品牌。这一行,粉丝量真的很重要。我主打的作品风格是电音中的Hypnotic Techno、Groovy Techno和Tooly Techno。
剩下的半天,我就完全投身到创办新公司里。这个点子在我心里酝酿了快一年,我觉得,如果一个想法搁这么久你还放不下,那它肯定值得去做。

右:2019年毕业时节,Helena Ma(右二)与朋友们在外滩合影留念
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来到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学习,有一种思维定式需要避免,那就是“反正毕业后,我都会回到从小到大熟悉的一切里去”。我觉得不如就拥抱变化,看看它能把你带到哪里。也许你会因此去往另一个国家,也许会做一些连自己都没想过要尝试的事情。因为未知,所以精彩。
大四学年,Helena Ma“摄像创作入门”(Intro to Videography)的期末作业